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合集 之雁形目(下)
雁形目(Anseriformes)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(Aves)今鸟亚纲(Neornithes)中的一个目。雁形目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“鸭”或“雁”,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鸭、潜鸭、天鹅、鹅以及各种雁类等鸭雁类(或雁鸭类)的鸟。雁形目的鸟都是游禽,在世界分布广泛。
#鸭科
鸭科(学名:Anatidae)是鸟纲雁形目中的一个科。包括雁形目绝大多数的鸟类,是游禽类最大的一科,多达共44属156种,除南极之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。
- 红头潜鸭(学名:Aythya ferina)
特征:体长约42厘米。雌雄异色。雄鸭头顶呈红褐色,圆形,胸部和肩部黑色,其他部分大都为淡棕色,翼镜大部呈白色。雌体大都呈淡棕色,翼灰色,腹部灰白。眼鲜红色或红棕色,喙蓝黑色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不常见于黄河、洛河、伊河、汝河湿地。善于潜水,往往潜入深水中觅食,吃水生植物和软体动物、鱼、蛙等。常结成10-30只的小群或与风头澘鸭、琵嘴鸭等混群活动。
- 白眼潜鸭(学名:Aythya nyroca)
特征:体长约41厘米。雌雄同色。雄鸟头、颈、胸暗栗色,颈基部有一不明显的黑褐色领环,镜和翼下覆羽亦为白色。雌鸟与雄鸟基本相似,但色较暗些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偶有在孟津湿地繁殖,越冬见于黄河、洛河、伊河和汝河湿地。极各类水生植物为食。也吃甲壳类、软体动物、水生昆虫及以及蛙和小鱼等。繁殖期4-6月,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或蒲草丛中,每窝产卵通常7-11枚。
- 凤头潜鸭(学名:Aythya fuligula)
特征:体长约42厘米。雌雄异色。头带特长羽冠。雄鸟黑色,腹部及体侧白。雌鸟深褐,两胁褐而羽冠短。雌鸟有浅色脸颊斑。嘴蓝灰色或铅灰色,嘴尖黑色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常见于黄河、洛河、伊河和汝河湿地。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,有时也与红头潜鸭等鸭类混群活动。善于游泳和潜水,常潜入水下数米的地方捕食软体动物、虾、蟹、小鱼、蝌蚪等动物性食物,也兼食一些水生植物。
- 斑背潜鸭(学名:Aythya marila)
特征:体长约48厘米。雌雄异色。雄鸟头和颈黑色,具绿色金属光泽,无冠羽。上背、腰和尾黑色,胸黑色、腹部和两胁白色。雌鸟嘴基有一宽白色环,翼镜白色,腹部灰白色,两胁浅褐色。嘴蓝灰色或铅灰色。
- 鸳鸯(学名:Aix galericulata)
特征:体长约41厘米。雌雄异色。雄鸟色彩极为艳丽,眼圈白色,眼后一条白色眉纹延至后颈于冠羽相交。嘴鲜红色。额部和头顶中央为带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。上体深色,腰部和背部褐色并带有绿色的金属光泽。最内侧2枚三级飞羽扩大成扇形,竖立在背部两侧呈橘黄色“羽帆”状。雌鸟辨识特征为鲜明的白色贯眼纹,嘴灰色,不具雄鸟所有的“帆状三级飞羽”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全区河流可见。杂食性动物,食物包括植物的根、茎、叶、种子,还有各种昆虫和幼虫,以及小鱼、蛙、虾等动物。
-
鹊鸭(学名:Bucephala clangula)
特征:体长约48厘米。雌雄异色。雄鸟头部较大,黑色羽毛泛蓝光。嘴基两侧各有一圆形白斑为本种识别特征。下颈和两翼内侧、腹部均为白色。雌性头部呈棕黑色,背部棕灰色,腹部白色,嘴基两侧无白斑,有狭窄的白色前颈环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见于黄河、洛河、伊河和汝河。通过潜水觅食。常集成上百只的大群游泳在水流缓慢的江河,边游边不断潜水觅食。食物主要为昆虫、软体动物、小鱼、等各种水生动物。
-
白额雁(学名:Anser albifrons)
特征:俗称大雁。体长约80厘米。雌雄同色。额和上嘴基部具白色宽阔带斑。头顶和后颈暗褐色。背、肩、腰暗灰褐色。前颈、头侧和上胸灰褐色,向后逐渐变淡。腹部污白色,杂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。嘴肉色或粉红色,脚橄榄黄色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偶见于黄河湿地。每年冬季少数几只混在豆雁群中,习性与豆雁相似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-
小天鹅(学名:Cygnus columbianus)
特征:体长约160厘米。雌雄同色。全身羽毛雪白,头部略带棕黄色。嘴基部黄色,端部黑色,脚为黑色。幼鸟羽色呈灰棕色,嘴呈暗肉色。
分布及习性:洛阳冬候鸟,见于黄河、洛河和伊河湿地。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,有时也捕捉昆虫和蚯蚓等小型动物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-
斑头雁(学名:Anser indicus)
特征:体长约70厘米。雌雄异色。通体大都灰褐色,头和颈侧白色,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,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。
分布及习性:繁殖在高原湖泊,尤喜咸水湖,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。越冬在低地湖泊、河流和沼泽地。 性喜集群,繁殖期、越冬期和迁徙季节,均成群活动。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、茎、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,也吃贝类、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。